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代表:加大中西部高校投入
“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,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,要将优先发展教育和区域发展结合起来,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推动区域发展。”坐在驻地宾馆走廊一角的椅子上,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代表对记者说。
“中西部地区教育如果不发展,就很难最终实现中国的全面崛起。”从重庆大学到武汉大学,李晓红已在中西部地区当了10多年校长,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布局和发展有深层次的思考。
李晓红说,目前国家层面课题项目、科研经费的竞争标准虽然是一致的,但其实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常常占劣势,“形式上的平等”掩盖了“事实上的不平等”。
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、公平发展。”李晓红建议,国家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大学的投入,支持中西部地区比较好的高校建成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地。
侯建国代表建议: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效率
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,今年两会重点关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人才培养、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等问题。
安徽代表团审议讨论会上,侯建国是代表团主要发言人之一。为了这个8分钟的发言,他准备了数日。其发言主题“深化改革,激发活力,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效率”,引起与会者共鸣。
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、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部院士的侯建国说,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既感到振奋,又感到责任重大。目前,国家的科教投入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,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,如何进一步合理配置科技资源、改革投入机制、提高科技活动效率、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,是当前需要破解的难题。
侯建国建议,要做到“一个加强”“一个减少”和“一个改善”:加强围绕国家需求的重大科技攻关,处理好政府、大学与研究机构、科研人员各层次间的关系,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;减少政府部门对具体微观科技活动的干预,尊重人才成长客观规律;完善重要科技资源的区域均衡配置。
执掌中科大5年有余,侯建国思考最多的是新时期科大的改革和走向。他表示:实现“创寰宇学府、育天下英才”的宏伟目标,中科大应有所担当,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国际化领军人才。
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,连续11年就读于中科大,55岁的侯建国感言,百年大计,教育是基石。为国家培养人才,为科技创新助力,是我们的担当。“中科大是我的母校,科学底蕴和氛围,培养了中科大人低调、严谨、务实、谦和的治学育人态度。正因如此,我怀着一份感恩和回馈之心服务中科大!要培养具有使命感和国际视野的科技英才。”
全国人大代表龚克:“慕课”代替不了学校教育
本报北京3月11日讯(记者 高毅哲 柯进)全国人大代表、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今天表示,MOOCs(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)是值得全世界高等教育界重视的一件事,但MOOCs代替不了学校教育。
龚克把MOOCs的优点总结为三点:一是开放性;二是赋予了学生主动性,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场所;三是打破了年龄、班级、学校、国家等界限,使学习呈现社区特征。但是,龚克认为,这些优点不足以取代校园学习。因为校园里存在的师生面对面交流争论,对学生综合素养锻炼更大。“比如参与倾听的能力、说服的能力、求共识的能力,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。”龚克说。
龚克认为,网络授课现在依然以文科课程为主,需要做实验的理工科课程难以完成在线授课,而如何对学位证书的含金量负责,也是MOOCs面临的一项挑战。同时,要做好人才的跟踪评估工作,根据学生在社会中的表现来评定他所受教育的含金量。
刘璠代表: 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公平均衡
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、公平发展。说出了百姓心声,说出了百姓期盼落实的愿望。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璠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几年国家优先发展教育,已取得显著的成效,但在公平、均衡方面还存在亟待克服的问题。
他提出:要破解这个难题关键还是在深化改革。他举例说,以基础教育闻名全国的教育之乡——江苏南通,近年来通过教师交流、教育协作、结对共建等动作,在教育公平、均衡化发展上大胆改革,动作频频,收到了显著效果。
多年来,南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注重顶层设计、强化系统推进,不断把教育改革引向深入,持续增创南通“教育之乡”新优势。截至2012年年底,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89所,在校生94.6万人,教职工7.5万,学前三年入园率、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超过98%。全市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。南通学子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获17金2银,收获世界中学生体育竞赛金牌43枚。
深化改革促进了教育公平、优质均衡目标逐步实现。目前,全市省优质幼儿园占比接近80%;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了“零择校”;95%以上的普通高中学生升入大学;大中专院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7.2%。教育部的现场评估显示,南通教育的群众满意度高达97%以上。